肖像照摄影是在人像摄影分类当中,除了婚纱摄影、儿童摄影、写真摄影、古风摄影、证件照、形象照、全家福摄影之外,人像摄影当中最难的就是“肖像”摄影。
可能每一位摄影师都尝试过去拍摄肖像照,就是那种半身取景,着重以脸部为表现焦点的大头照,这种照片的重点在于对于模特儿五官的细致刻画。
肖像照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想拍好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证件照」的梗了。想像一下,当一个人在你的相机面前,面对着你的镜头,他总是会不自觉的想要刻意去表现自己,想让自己(自认为)最好看的一面被你拍下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非专业模特儿来说,这种自我表达都很尴尬,只会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的呆板罢了。
摄影里面的人像摄影模特,也是非常辛苦。镜头前面的模特,大多数都是光鲜亮丽的。而镜头下面的模特,实际上很是辛苦,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还有汗水。但是这并不可以阻挡很多人想要去当模特的想法。
形象照与肖像照的区别
1839年,在世界上第一张有人出现的照片诞生一年之后,摄影先驱Robert Cornelius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人物肖像照片,同时也是第一张自拍肖像照片。他当时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为了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片,同时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成功的人物肖像照片。目前这张照片被存放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中。
肖像照拍摄艺术是人物头像或面部表情的特写,为能够表现出这个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拍摄艺术。
形象从主观的关于人审美的认知过程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穿衣、外表、长相、发型、化妆的组合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素质,是一个人的外在与内在的完美结合,所以你也别认为外在就是一切,内在才是本质。
而形象照艺术所展现的除了精神面貌层面的思想,性格,情感还要兼具形体层面的服饰,姿态,表情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优秀的形象照本身也具有指导个人形象,或者说个人品牌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意义。
为什么有的人愿意花那么多的钱去拍一张肖像照
1、从1839年8月19号摄影述的诞生之后,近18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摄影刚刚诞生就是拍摄的人物肖像照,那时主要是拍摄“画意”的人物摄影,这说明拍摄人物肖像照的历史之长,不断涌现出人物肖像照摄影大师,在肖像摄影的发展中,不断的在研究,不断的在转化,不断的在发展,时至今日,在当今世界被很多人认为摄影门槛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物肖像照的摄影被称为一片净土,在我们中国有影响力的肖像照摄影大师寥寥无几,即使真正有高水平的,拍摄人物肖像照的摄影师或者摄影家也是少之又少。
对于风光摄影大师,在摄影艺术中风景摄影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类型,不仅要对自身摄影技术有所要求,摄影师在进行摄影时也要考虑外界环境和气候因素,利用这些因素,则可以拍摄出让人称奇的作品。
个人认为,很多摄影人在摄影的其它方面吹得震天响,而在人物肖像照摄影这一特殊摄影领域,他再也吹不起来。因为人物肖像照不是一天之功,要具备一个摄影人的综合的素质。
2、拍摄人物肖像照的核心的内涵是:“用光影刻画人物的内心的世界”。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的肢体语言,人物外在的形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的情感。说内心话,不是你简简单单的随意拍一张一般的人像摄影那么简单,你拍摄的就是一般的人像照,而不是什么经典的肖像照摄影作品。
3、肖像照摄影家,具有审美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强有力的沟通的能力。他的眼睛,他的外在表情,他的形态,他的肢体的语言,摄影家通过光影都刻画的淋漓尽致。
4、拍摄人物肖像照的时候,用光布局“细致入微”,构图技法“精益求精”,摄影家对摄影技木要求非常的严谨,驾驭的能力之强,创造能力之强。
5、人物肖像照摄影的拍摄,摄影家对人物神韵的把控比较准确。通过外在表现内在,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重点突出每一个人的个性,每一个人的风采,每一个人的气质。
6、摄影家拍摄的人物肖像照大部分都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大部分人拍摄肖像照就是通过一代一代人往下传,甚至于把肖像照摄影作品画成绘画肖像作品,流传更远。
肖像照拍摄
世界著名肖像照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被称为:“拍摄人类灵魂的摄影大师”。他过去专门为世界各国总统,政界高层,宇航员,世界明星拍摄名人肖像照,他的主要造型手段:是“用光影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大师卡什,观察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用光独特,构思巧妙,通过细微的观察,抓住被摄体的眼睛,形态,肢体语言,个性特征等等,紧紧抓住拍摄这稍纵即逝的瞬间。具有审美锐利的敏感性,通过外在的形体刻画人物的内在气质和风度。
说内心话,能够拍好一张人物肖像照太难了 ,一个摄影师或者是一位摄影家一定要具备摄影的很深的功力,不但要具有熟练的摄影技术,丰富的摄影经验,以及驾驭光线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具有审美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很深的文化艺术功底,以及你的丰富的社会的阅历和个性风格。
肖像摄影是通过摄影手段来捕捉人物的样子,尤其注重的是面部和表情。不同于其他风格类型的摄影,肖像摄影的主题一般会是个非专业的模特,他们要展示出样貌、个性、甚至是情绪。拍摄重点一定是人物的脸,一般来说不会是快照形式的,而是人物尚在静止状态中的一个稳定的影像。
1.照片构图和全身肖像照不同
在上半身肖像照与头部肖像照中,头部很少会被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这些肖像照中,诸如头发、额头、两颊、眼睛、鼻子、嘴巴或者下巴这些头部的各个部位会立即成为独立的照片元素。
对于肖像照而言,眼睛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此,对眼睛的后期修饰工作应该精益求精。它们始终是观看者注目的焦点,以至于一旦后期加工出现纰漏,缺陷便会非常快速地被人发现。
由此可以得出,将头部放在照片中哪个位置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模特的眼睛在照片中的位置。因为双眼是面孔上最重要、最让人感兴趣的元素,它醒目而抓人眼球,同时又是主要拍摄对象—这种地位使得双眼能左右整个照片效果。
如果把眼睛放在水平居中的位置,照片会显得非常平和、静止、稳定,极能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不过在这样的布局中,只有在极少数的例外情况下模特才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某一边,因为这样会立即让整张照片看起来不平衡。在垂直方向上,你应该避免将眼睛放置于中心位置—除非此时眼睛作为照片唯一的主要拍摄对象占满了整个画面。
模特的双眼越是靠近画面边缘,或者越偏向某一角落,照片就越会充盈着动感与张力。若眼睛位于黄金分割点上,那么整张照片看起来就会显得格外协调;若是位于三等分的点上,就会显得极有秩序感。
当然,你也可以把双眼放在更靠外或者完全贴近照片边缘(甚至放在一个角落)的位置,只要确保眼睛不会被画面边缘裁切到就行。这样一来,照片就会呈现出一种高度的紧张感,充满极度的吸引力,又显得与众不同。不过,这种眼睛的位置应该与整个脸部表情相一致,同时照片的其他区域也必须有足够有意义、协调的内容。
2.竖幅还是横幅
横幅格式更符合我们人类的观看方式。因为我们的双眼是横向并排于脸上的,所以我们在横向上会看到比在纵向上更多的东西。因此,横幅格式给我们一种熟悉、平和、稳固与静止的感觉。
相反地,竖幅格式下,我们习惯的目光范围被硬性切割,我们只能获得现实情景中的一小个剪裁片段。不过,这一不同寻常的视野限制反倒会在无意识中触及我们的兴奋点,竖幅格式对我们而言也就因此显得更具活力、张力与吸引力。
在除了肖像照之外的其他摄影类型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照片是横幅,横幅的基本效果在此类照片中得到了体现与放大。不过,在肖像照摄影中,因为所拍摄对象自身的纵向尺寸(身高)比横向尺寸(体型)要大,所以摄影师采用的多是竖幅格式。这便要求摄影师在拍摄一开始以及选景、布景时就要考虑到竖幅格式这一因素,力求充分利用照片篇幅。
在观看此类照片时,观看者更为熟悉的反而是竖幅格式。这就意味着,在肖像照摄影中,横幅格式既能够传递平和感又能够引人注意,而竖幅构图既能够制造张力,同时又带给人熟悉的亲切感。这样你就可以同时用上两种画幅格式各自的基本效果(以一种多少有些弱化的方式)。
3.线条对于目光的牵引
虽然线条这一元素在头部肖像照中出现的数量不如在全身肖像照中的多,表现程度也相对较弱,但它也多多少少存在于头部肖像照中,并且牵引着观看者的目光流连于照片上,跳跃在不同的关注点之间。
头部肖像照中最为重要的线条之一便是肩部线条。因为肩膀是人类肢体语言中一个非常响亮而有话语权的元素,所以我们即便无法 在有限的照片篇幅中看到它的实体存在,仍然能够强烈感受到它对整体照片效果施加的影响。
若左右两侧的肩膀形成斜线,就会制造出一个极具动态的效果:若斜线从左到右是上升的,那么效果就是积极正面的;若斜线是下降的,效果则会偏于消极。肩膀呈水平线的话,画面便会显得十分静态、安静,不过也会因此而缺乏空间立体感。若两侧肩膀均向下耷拉,那么整体气氛就变得悲伤、松垮、无望。
此外,我们还会本能地在面部中从上到下地看出一个竖直的轴线—虽然严格说来,这条轴线仅仅是由线条状明显的鼻子所表现的。这样,头部自身就构造出了一根鲜明而独具特色的线条。
以这一轴线为基准,我们可以迅速地分辨出模特的头部是否向左或右倾斜,并且进一步揣测出模特的身体姿态—即使他的身姿并没有在照片上得到明确呈现。如果模特的身体与头部的倾斜方向一致,那么画面就会显得相对沉闷又缺乏稳定性,在视觉上让人感到似乎整张照片发生了倾斜。相反,如果头部与躯体的线条构成一个角度,那么照片不仅会因此而充满动感、张力与活力,还会在视觉上显得稳定、平衡。
观看者在潜意识中,也会将照片中模特的目光看作一条线。观看者总是会寻找模特的眼睛,若模特的双眼并不看向镜头,那么观看者就会不由自主地追随其视线方向。同低垂的目光相比,向上抬起的视线显得更为积极而充满活力—这与头部姿态并没有什么关系。若模特看向镜头,那么观看者便会感觉到其目光像一根将双方紧密联系起来的连接线,空间立体感由此跃然于照片之上。
除开上述几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模特的鼻梁、嘴唇、下巴以及头发也能够构成某些线条,但它们差不多都不直,而且大多数相对来说比较短小而没有连续性,很少能显得特别突出醒目。相应地,如果要将它们作为线条来引导观看者目光,可以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小。
4.黑白还是彩色
数码摄影的一大妙处便在于,它不强求你在拍摄过程中就要决定到底是拍摄彩照还是黑白照。原则上,我们建议你始终选用彩色模式进行拍摄,因为这能够保留更多的照片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你在后期加工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这样一来,你便可以在将其转换成黑白照时,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三个色彩通道之间的混合比例。
身边有些朋友说,黑白摄影才是真艺术,这话绝对很多人不会去认可,毕竟摄影的艺术是个大的面,但把黑白照片拍好看,必然可以很艺术!其实拍黑白照片它不仅仅是在后期处理中把颜色去掉这么简单,它最重要的是在前期拍摄时候所下的功夫。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经典的老照片,受限于那个时代的技术,只能以黑白的形式传世。尽管黑白照片别有一番风味,但是彩色照片有时候能给人更强的代入感。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种用ps黑白照片上色的方法。
反之,如果你直接在相机中生成一张JPG格式的黑白照,那么你就失去了这种调整的可能性。即便你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你想要黑白照效果,你在拍摄过程中最好还是使用RAW格式,并在色彩设置中选择“黑白”选项。如此一来,尽管在相机显示器上预览到的图像是没有颜色的,但你在后期加工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使用所有的色彩信息。
由于我们人类平常看到的事物就是带有各种颜色的,所以观看者习惯于欣赏彩色肖像照。因为色彩可以产生并传递强烈的情感,所以只要色调和谐,在彩照中再现原有颜色的面容会比黑白照中的面容更显柔和,细节更丰富,情感也更饱满。
相反,黑白肖像照突出表现的是模特头部的几何元素,即线条、面和形状。同时,黑白照还会显得相对冷峻、理智、客观,带着特别的高贵感,充满张力、不同寻常、引人入胜。正因为我们在自己周围所看到的人与物都带有各种色彩,同时大部分肖像照也是彩色模式,所以那些黑白照片总会显得鹤立鸡群。另外,这一点也适用于广告宣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