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调整影调与层次的手段

2022年2月14日摄影知识摄影中调整影调与层次的手段已关闭评论1,0301阅读模式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的基调或调子。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明与暗的核心是照片的影调和层次。改变画面上的明暗结构,调整影调与层次的手段有:

摄影中调整影调与层次的手段

1、利用照明光线进行调整

被摄主体受光后形成亮调,而背景处于暗调之中,可体现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差别。被摄主体有明有暗,背景保持中间调,用中间调托出主体的亮面和阴影部分。用背景上暗的部分衬托主体亮的部分,或用背景亮的部分衬托主体暗的部分。如果是在较暗的环境中如树林里、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内拍摄,侧光摄影的明暗反差则很大。此时,如想获得丰富的影调层次,可以采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淡色物体的反光来给被摄体加补助光。

2、利用滤镜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利用滤色镜可以调整照片上的明暗结构,使照片上本来深浅相近的一些灰色影调有了明暗的差别。凡是与滤镜颜色相同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调就会变的浅淡。与滤镜的颜色互补(或接近互补)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调就会变深。

3、利用曝光时间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不同的曝光量会直接影像被摄体原有影调的再现。如按明亮的部分曝光,暗部就会损失某些层次;如按阴影部分曝光,亮部又会损失某些层次。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调整曝光量,取被摄体测光的平均曝光值,这样亮部可呈浅灰影调,暗部呈深灰影调,使画面明暗适中。被摄体明暗差别较大时,还可利用暗房加工调整。

4、用暗房工艺进行调整

5、利用控制景深进行调整

尽量使被摄主体置于最短的景深范围之内,而使其前景或背景处在景深范围之外,以获得主体和陪体的不同程度的清晰度,区分被摄景物的前后层次,表现出空间感和纵深感。

  •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本站原创以及互联网统一发布,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