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诚爱落日晚霞,寓情于落日,抒发内心之情怀,想要拍好日落,得先测量好准确的曝光值,才不会亮的地方大爆炸,暗的地方全都看不到。此外,利用出色的构图,找到好的角度,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下面就要告诉大家拍好日落的构图招式!
1. 中心构图
把太阳放在画面中心,能最大限度展示太阳的周边环境,对空中的彩云和地面的暖色调景物都有较好的体现:
当场景中存在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静水域时,可以尝试把水平面放在画面中中心位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实体与虚影相辉映的对称美:
但是,中心构图对景物的丰富度有较高要求,最好天空和地面都有丰富景物,否则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无趣”部分:
天空无云,海面无景,实在是无趣得很,同时,由于光比过大,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天空大片过曝,或地面大片曝光不足的情景:
摄影总离不开太阳,有太阳的地方,就能拍出好光景,曾经有个摄影师对我说“一个摄影爱好者如果没有拍过落日,那么他将错过世界最美的风景之一”。落日很美,也是很多摄影师喜欢拍的题材之一,但能把落日拍的好的摄影爱好者非常少。
日出日落是我们常见的风景。古人以日出日落来表达情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宏大环境,“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之落寞凄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叹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之意境美感等等。
日落摄影是一年中任何时候最喜欢的主题,相较于日出,日落的拍摄显得比较容易(不用特别早起),可搭配的元素和画面似乎也比较多,丰富的色彩,引人注目的灯光和强大的形状可以产生令人惊叹的镜头,几乎不需要您的努力或巧妙的规划。
2. 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不像中心构图一样,需要天空和地面同时具有丰富景物。
我们只需要将水平面或地平线置于画面上、下三分之一处,就能选择性强调地面或天空的景物。
地面景物少?那就拍多些天上的彩云;天空无云?那就多拍些地面景物。
地面景物丰富,将水平面放在上三分之一处
三分法构图,对曝光控制的要求也不如中心构图那么高。你可以选择性地强调天空或地面部分的景物,在控制曝光时再偏向被强调的部分。
如果天空中的云霞更有意思,就以云霞为基准曝光,地面景物剪影、半剪影化也无伤大雅;如果地面景物丰富,就以地面景物为基准曝光,天空略微过曝也无妨。
上三分之一构图,控制曝光时以地面景物为主
中长焦拍太阳特写,太阳本体的画面比例较大时,也适合使用三分法构图,能有效规避中心构图的画面呆板问题,同时画面也不失均衡。
3. 边缘构图
边缘构图,可以视为三分法构图的“极端版”。如果你需要进一步选择性强调天空或地面的景物,就该轮到边缘构图登场啦!
天空那么美,那就多留一些吧
地面花儿那么好看,天空的存在感可以低一些,在这类照片中,太阳仅仅只用于营造气氛就足够了。
5. “无日”构图
日落美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鲜艳的色彩,是暖色调的光线——而不是太阳。
太阳是创造这个环境的重要因素,但在拍摄时只需要感谢太阳神就可以了,没必要非把它纳入画面中。
你可以尝试把太阳放在取景框外,只拍摄被余晖照亮的部分;或者寻找高大的前景,用它挡住太阳。
不让高亮的太阳本体直接出现在画面之中,能大幅减小画面整体的光比,更有利于曝光控制。
你甚至可以等太阳完全下山后,在进行拍摄。
这时的光比很小,暖色调也会更鲜艳。再等一段时间,暖色调消失,即将进入黑夜的“蓝色时刻”,也是出片的好机会。
不过,无论是太阳刚落山,暖色调最鲜艳的时段,还是“蓝色时刻”,持续时间都比较短——人生亦是如此,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
所以,你应当提前做好准备,找好机位,设计好大致的构图,架好三脚架,然后静静等待最佳光线的来临。
5. 低角度拍摄
以低角度拍摄,前景景物离观众极近,细节表现力极佳,使观众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感,临场感和代入感很强。
同时,低角度拍摄的水平方向透视效果很强,画面的纵深感也十分出众。
前景距离很近,观众有站在海滩上的感觉
低角度拍摄常与边缘构图、竖幅构图相互搭配,进一步增强画面纵深感,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