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了解景深大概是从背景虚化效果开始的,因为这种背景虚化其实就是小景深的效果,从这里就不难理解,摄影中的景深,其实就是指相机镜头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距离范围。
景深对于拍摄效果主要有两个影响,一个是让画面背景或清晰虚化模糊,这是拍摄特写时较为常用到的,特别是人像拍摄,这是浅景深带来的背景虚化效果;另一个是让画面元素都清晰呈现,在拍摄风光、集体照等场景最为常用,这是大景深带来的背景清晰效果。
在光圈恒定、被摄物体在取景框内大小恒定的前 提下,焦距与景深成反比关系,即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亦然。当焦距越长时,成像的前虚后实(即浅景深)效果会越明显,被摄物清晰但周围环境模糊;当焦距越短时,成像的前虚后实(即深景深)效果会越小,被摄物与周围环境清晰度接近。
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主体清晰,各位小伙伴都需对被摄主体进行精准对焦。对焦时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它们的交汇点就是焦点,焦点所在的垂直于光轴的面叫做像方焦平面,而与之平行的对焦点所在的平面是物方焦平面。
例如在拍摄人像时,一般对眼睛对焦,那么其实只有物方焦平面(跟眼睛在同一个平面的事物)才是真正合焦的,在这个平面之前和之后都不是合焦状态,因此耳朵和鼻子其实都是未合焦状态。
奇怪,既是未合焦的状态,怎么肉眼看到还是清晰的呢?这是因为肉眼看起来还算合焦,无法分辨其中的区别。虽然只有处于物方焦平面的物体是真正合焦的,但焦平面前后范围也够清晰,它的合焦程度能让人接受,这就构成了景深的概念。
也就是说,焦点对焦到被摄物体后,不仅是被摄物体会清晰成像,被摄物体前后一段距离内的东西也可以清晰成像,这整段都能清晰成像的前后纵深范围就是景深。如果范围较大,就称之为深景深,如果范围较小,则称之为浅景深。
可见,从距离上看,景深分前景深和后景深,近点到对焦点这段范围是前景深,对焦点到远点这段景深范围是后景深,正常情况下后景深总是比前景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