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一种洗照片的方法,它可以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就能把电脑、手机里面的数码照片手洗出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银盐照片。
虽然现在拍胶片了,但是硬盘里面的一些数码照片也舍不得扔掉,喜欢胶卷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能够独自将照片冲洗放大出来拿在自己的手上。
但是数码照片只能自己打印或去店里面冲印,打印的照片效果不好而且接触空气很容易变色,照片拿去冲印也没法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于是只能自己想办法把数码照片手工洗出来。
那么如何将电脑上的照片自己洗出来呢?我们知道传统暗房洗照片的原理就是把底片投影到感光相纸上,然后把感光后的相纸放到药水里面显影,这样照片就洗出来了。
把底片投影到相纸上就需要一个光源把底片照亮,另外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中间要有一个镜头,也就是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因此假如我把手机当作底片,中间加一个镜头,后面放上感光相纸,这样就可以把照片投影在相纸上了,这个原理真的是很简单了。即使是一个几块钱的放大镜,也能投出影来,只不过边缘有点模糊。
那么我只要把这个装置做出来就好了。比如我的电脑桌,中间有个穿线的孔,把镜头固定在那里,盖上一个盒子,盒子上面放个手机,桌子下面再搭个台子放相纸就行了。
或者做个横躺的盒子,把手机和镜头放在里面,将相纸贴在墙上,这样也能把照片投出来。不过我已经有了一架放大机,如果我可以把放大机改装一下,这样就不必倒腾新的地方来放东西。
确定了方法之后就可以开始动手了。顺便把需要的东西列在下面:
1、底片(手机)
2、镜头(网上两三百一个)
3、相纸和药水(网上买)
4、盒子(使用硬纸板制作,用来放手机)
5、滤色片(辅助调整颜色)
6、尺板(辅助让影像投到相纸中间)
把放大机的上面部分拆下来,再做个盒子固定在上面就好了。先量好放大机的尺寸,把手机拿去试验确定盒子的高度就可以开始做了。
除了盒子,还需要滤色片。因为手机屏幕的蓝光比较多,所以需要弄点有颜色的塑料片过滤一下。因为塑料片对画质有影响,所以做了个可调节高度的,这样就可以随意调节画面效果。
盒子的各个部分做完后就是上面这个样子,分成几个部分就是为了后面能够调整以适应想要的效果。做好盒子安上去之后发现下面还有一个缝隙,刚好也可以用来放滤色片,于是又做了个小的滤色片框,曝光前从底下伸进去就行了。
另外还需要一个尺板,随便涂点颜色为了在投影的时候方便框取影像,尺板是由几张卡纸叠起来的,中间是凹陷的,方便摸黑对齐相纸并将相纸压平。
盒子和滤色片做好了以后就可以开始洗照片了。
第一步:打开电脑选择一张照片,比如下面这几朵花,在电脑上把它反相后变成负片模式后发到手机上。当然也可以直接用手机里面的照片。
第二步:把手机放在盒子上面,在尺板上就能看到影像了,然后调成自己想要的大小,再调清晰。
第三步:把光先遮住,在几乎全黑的环境下取出相纸放到尺板上,移开遮挡物开始曝光,大概两分钟就可以了。
第四步:把曝光后的相纸立即放入显影液里面,不到一分钟,影像就出现了,再把相纸放入漂定药液里,使影像定格。最后开灯把洗好的相片放到水盆子里泡一泡、冲一冲,拿出来擦干就可以了。
最后说一下缺点吧,由于手机是现代的物品,在显示上和传统的设备不一样,需要滤很多蓝光。另外由于手机不够亮曝光需要大概两分钟。不过相比屏幕接触印相的方法,优点是画面变得清晰,色彩也可控了。
曾经拍完相片满怀期待拿去冲洗的日子,有点让人怀念,而更让人怀念的是,那个躲在暗房里等待相片一点点显现的时刻,生活里总有一些人、事、物,是我们看不到的,就像后脑勺一样躲在我们身后,所以相片就有了更多的意义,相片定格的一瞬间,能留下的,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