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入门级一样,进阶中端产品领域其实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货情况。不过和入门级相比,万元以内的价格既有APS-C画幅性价比神机富士X-S10,也有尼康Z5这样主打拍照性能的最入门全画幅微单,竞争压力要大上很多。所以我觉得这个价位选择M43画幅相机的主要原因是老用户升级或者是视频创作。
视频创作选松下非常容易理解,5年前发布的视频神机松下GH5的新机售价已经降到九千元了,视频规格在万元以内照相机里可以说是没有对手。而高速连拍和视频双修的松下G9更是性价比的神。
视频规格差不少但对焦性能更好的索尼APS-C画幅机身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溢价和缺货,富士X-S10也是一样的情况,胶片色彩模拟模式是最大亮点但想要入手就必须得考虑二手,我自己就是二手购入的富士X-S10。所以视频功能+性价比是松下永远的护城河,这在旗舰机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对于图片创作来说,入门级全画幅相对于M43画幅永远存在景深更浅、高感极限更好的天然优势。所以即使考虑上实用度极高的“抖抖乐”功能,万元全画幅依然能够在60%以上的使用场景里比同价位的M43画幅老旗舰形成碾压。但如果想要论“拍到”,奥林巴斯的OM-D E-M1 III与OM-D E-M5 III依然是拥有行业内最强防抖,独一份的十字对焦点以及非常优秀连拍性能的存在,完全可以碾压同价位的全画幅机身。
而APS-C画幅机身的景深效果也要比M43系统好,镜头群的性价比也非常突出,对焦系统和连拍性能也非常接近,虽然M43系统的防抖性能更强,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感知不强,这在事实上压缩了M43系统的生存环境。
所以相比于松下来说,奥林巴斯主要还是依靠着认同奥林巴斯“小而美”理念,信任奥林巴斯防抖功能的老用户在支撑着奥林巴斯中端相机一路走下去。当然我也认识不少M43用户选择双修或者多修一家全画幅品牌来进行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M43(微4/3系统,Micro Four Thirds system)画幅是一个摄影术语,M43是一套由奥林巴斯与松下于2008年携手推出的相机系统,英文是“The Micro Four Thirds system”,直译成中文为“微型三分之四系统”。
对于一台有价值的相机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虽然这是一件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文章的开头我还是希望和大家聊一聊我认为的,能够评价一台相机价值的三个核心要素,那就是“拍到”、“拍好”以及“价格”。如果一台相机能够在这三个核心要素上做到单项极致,或者其中两项优秀,或者三项都很良好,就一定会是一台优秀的相机。
2021年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几款热门机型出现了疯狂的涨价与缺货,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APS-C画幅为主的入门级市场也存在非常夸张的涨价与缺货现象。夸张到什么程度?我们就以5000元价格举例。
M43旗舰级是最被“唯全画幅论”者吐槽的一个级别了,仿佛买了M43新旗舰的用户都被收了智商税一般。首先我认同全画幅相机是最符合绝大部分摄影爱好者的设备,但M43旗舰其实是部分性能做到了极致的差异化竞争的产物,符合一些特定需求的用户,普通用户看不上不代表它们没有价值。
m43画幅,估计也是当下被吐槽得最凄惨的画幅了,很多人嘲笑m43画质类似于手机,也打不过半画幅和135,m43系统的优势我们已经在之前文章中详细介绍了,那么m43系统的缺点有哪些呢?
在如今135画幅横行的时代,画幅,似乎成了许多玩家最关注也是最需要的一个入圈根本,我们不得不承认全画幅相机是适合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但个人认为这与是否选购M43系统相机并不冲突!对于m43的介绍我们在之前文章中详细介绍,下面我们来了解下m43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