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松下电器,在公司成立90周年之年的2008年10月1日,公司更名为“ Panasonic Corporation”,而旗下相机品牌英文名称叫“Lumix”,在松下的相机机身都能看到该标识的存在,接下来开始讲讲松下相机六大系列。
松下目前在生产与销售的产品可分为六个系列:S、G、LX、ZS、FZ、TS,它们分别代表着:
S系列:全画幅微单相机,专业高端,机身售价均在万元以上
G系列:M43画幅微单相机,品类多样,覆盖各个档次,机身大多在万元以下
LX系列:常规卡片机,小巧便携,采用一英寸或M43画幅传感器
ZS系列:长焦卡片机,具有极强的远摄能力,采用一英寸或手机级传感器
FZ系列:长焦相机,同样主打远摄但不如ZS便携,采用一英寸或手机级传感器
TS系列:四防相机,防水防尘防震防冻,采用手机级传感器
型号为G加一位数的相机是松下M43阵营中最高端的常规产品,目前最新一代产品为G9。这款相机发布于2017年,机身首发价突破了万元——这在M43相机中并不多见,从侧面反映出了它的旗舰定位。
微单从G系列到S系列进展的历史
2008年,全世界第一款微单LUMIX G1(1,200 万像素 Live MOS 传感器,面部/眼睛检测,自动对焦跟踪)
2009年,GH1(全球首创AVCHD 视频录制(全高清/高清),全球首创连续视频自动对焦)
2010年,G2(全球首创触摸屏液晶显示器),GH2(全球首创数码微单无反相机全高清
60i 输出/慢动作录制模式)
2011年,G3(精确定位自动对焦,使用触摸自动对焦进行全区域对焦)
2012年,GH3(内置 Wi-Fi,防溅/防尘镁合金机身)
2013年,GX7(可倾斜的实时取景器,内置图像稳定器(B.I.S.),峰值对焦)
2014年,GH4(全球首创4K/30p 视频录制,0.07 秒自动对焦,7fps 连续自动对焦,49 区自动对焦,业界首款散焦测距)
2015年,G7(星光自动对焦,4K 连拍模式/4K 预连拍模式)
2016年,GX85(焦点合成,L. 单色)G80(二代5轴双效I.S.)
2017年,GH5(全球首创4K/60p 4:2:2 内部录制,10bit 4K/30p 内部录制, (HLG) HDR)
2018年,G9(全球最佳的6.5档内置 I.S.,8,000 万像素高分辨率模式)GH5S(全球首创Cinema 4K/60p 视频录制/双原生 ISO 技术)GX9(4K 照片序列合成/自动标记,L.单色 D /纹理效果)
2019年,S1R(业内首创高分辨率4730万像素全画幅无反相机)S1(全球首款4K 60P 全画幅无反相机),G90 / G91 / G95(世界首创6K / 24p,5.9K / 30p,10位电影院4K / 60p,4K / 60p视频录制)S1H(全球第一款能够以6K / 24p,和10 bit 60p 4K / C4K进行视频录制的摄像机)
2020年,G100/G110(5轴混合防抖(OIS + EIS),视频自拍模式)S5(通过AF跟踪进行慢速和快速视频录制,相当于96MP的高分辨率模式)BGH1(松下首款微型4/3相机,可进行Cinema 4K / 60p 10位视频录制)
看上面一大堆,眼花缭乱,其实唯一需要了解自己所要选购的是什么年份也就足矣
年份越新,技术越成熟,当然也是以机子型号系列为准。
S系列为全画幅,G系列为4/3画幅
松下S系列命名也是有规律的
例如DC-S1GK-K就是S1纯机身,DC-S1MGK-K就是S1搭配24-105mm F4镜头,DC-S1KGK-K就是S1搭配20-60mm F3.5-5.6的意思
至于S5也是如此,S1R,S1H就是另外两个型号
至于如何选购,看预算为主。大部分厂商数字越小/少,机型定位越高端。
小贴士
- 松下的相机品牌叫LUMIX:你很难在松下相机上发现“Panasonic”(松下)的标志,反而会看到一个明显的“LUMIX”的字样。LUMIX是松下自2001年启用的相机品牌,今年正好20周年。“LUMIX”对于松下,好比“EOS”对于佳能、“α(阿尔法)”对于索尼。
- 松下没有在售单反相机:松下最后一次发布单反相机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L10,自此以后松下所有可换镜头的相机都是微单相机(即无反相机)。
- 松下是微单相机的发明者:虽然“微单”这个中文词语是索尼创造的,但微单这种形态的相机产品却是由松下最先发布……2008年,松下发布了G1相机,采用了一种异于单反的新型结构,但却没能给这种结构一个得体的中文名称。当时部分国内媒体将其称为“可换镜头DC”,后面也出现过“无反”、“单电”等各种不统一叫法……两年后,索尼在发布自家产品时抛出了“微单”这一新词,从此响彻全国。值得一提的是,索尼甚至尝试过将“微单”注册为自己的相机商标,但最终没有被国家商标局通过,所以现在所有相机厂商都可以用“微单”来形容自家的相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