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虽不尽然决定照片的一切,但是构图是拍照的首要步骤,构图是摄影的起手式,摄影是种种训练的结合,包含个人美学的基础,美感的培养,色彩学的搭配与光线的了解,良好的构图加上正确的曝光才可以成就一张照片。
也许你与大师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只差了一个构图方式,如果再多说一些,可能还差一个后期修图调色的技能,看看上面这些构图的方法,有几个是你常用且非常熟悉的?
1,井字构图方式
井字形构图又叫九官格构图,是我们常用的构图形式。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 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有人统计过,不论是风景、纪实还是人物,题材不限,九宫格构图在99%拍摄情况下都适用,是最简易最常用最有效最经典的摄影构图手法,没有之一,所以被不少小伙伴称为“构图神器”,是轻松构图的“制胜法宝”。
2,三分构图方式
三分法则是构图里最基本的一个构图原则,风景摄影里面常利用三分法则来安排前、中、后景,这部份也是应用三分法构图的因故。下面我们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规则的作品。了解规则以后,当然可以打破规则,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技巧来提升我们的摄影技术。
3,二分构图方式
所谓二分法,就是利用线条把照片分割成上下或者左右的构图方法,这在风景照的拍摄中经常使用,在拍摄天空和地面相交的地平线时比较常用;地平线一般都处在正中附近,将画面一分为二。
将画面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容易营造出宽广的气势。风景照中,一半天空一半地面,两部分的内容显得沉稳和谐。这样的照片四平八稳,容易出好片,但画面冲击力方面略欠。
这种构图范例的特点是照片都比较稳重,且多用来拍摄远景。还有一个特点是要素越简单越容易处理。但另一方面,拍摄者也可以利用这种范例来将复杂的场景简单化。
使用二分法的线条来对要素分类可以使画面整洁。需要注意的是,场景越是简单,画面越容易变得单调。因此,在主角比较明显时可以用二分法来拍摄比较震撼的风光照。这才是二分构图法最适宜的拍摄场景。
二分法就是利用场景中的线条元素将照片进行分割,一般可上下分割,也可以左右分割,这种构图技巧在风光摄影是在拍摄天空和地面时比较常用,多以地平线为线条进行分割,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其他的例子,如下面照片中的大楼,颜色不同,以相交处作为分割线。
4,对角线构图方式
对角线构图其实是引导线构图的一个分支,将视觉引导线沿画面对角线方向展布,就成了对角线构图。
引导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甚至是折线,只要整体延伸方向与画面对角线方向接近,就可以视为对角线构图。
所谓对角线构图就是不管画面是横竖还是正方形的,你只要将画面中的主体部分放在斜对角线的部位可以称之为对角线构图,对角线的构图方式可以使得画面更加的协调生动,它可以是直线或是曲线能够更好地引导观者的视线,那么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利用对角线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5,中央构图方式
所谓的“中央构图法”,就是把拍摄主体对象放在画面的正中间,也就是所谓的突出重点。虽然这样的构图法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活泼感,但是对于入门级的普通用户来说,可就方便许多了。
6,放射构图方式
放射构图更具体点可以划分为向心构图和放射构图两种构图方式。就是将画面主图放置在中心的位置,而四周的环境、景物、背景等元素向中心主体汇聚或者发散的效果。仿佛整个画面从中心发散出一种能量来,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吸引到中心的主体上,起到汇集视线的作用。
这种构图法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也可以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整体的画面给人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运用巧妙的话,放射构图法能让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使主体/主题更为突出和瞩目。
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可把放射线隐藏在画面中,把元素当做是“线”,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
7,多点棋盘构图方式
我们在使用手机拍摄构图时,追求的是简单明了构图,画面中出现的元素不会太多。不过,当我们在拍摄成片的花丛、拍摄水里漂浮的浮萍、拍摄动物群、拍摄粒状美食等照片时,画面中有很多相同或类似的元素出现,单拍一个元素又无法表现出整体效果,这时就要将主体以多点构图布局安排在画面中。
8,对称式构图方式
在摄影中也大量运用对称构图拍摄,能给人一种秩序感,让人产生严肃、安静、平和的感受,其色彩、影调、结构都蕴含着平衡、稳定的美。
对称式构图在拍摄建筑时使用非常多,利用对称式构图可以使画面布局更加规整,对称式构图一般分为左右、上下、和斜向三个方向上,大致对等的视觉效果,下面窝窝摄影网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几种对称式构图技巧。
9,s型构图方式
S构图与三角形构图,都是图形构图,拍摄时注意留意画面当中,是否有接近于S形状,或者多个S组合在一起的形状,使用S型构图,可以让你的画面看起来更加优美,曲线感更好。这种构图,主要是根据现场的景物进行使用的,同时也注意调整拍摄的角度,比如,如果是拍路,在路面拍,就不会拍出S形状,但是从上向下俯拍,S的形状就出来了,你在拍摄时也要注意调整拍摄方位。
10,平行线构图方式(水平式构图)
在表现自然风光中经常会用到,比如说根据地平线、海平线来构图,可以表现出自然景色的辽阔、浩瀚。为了使画面稳定感较强,不要把物体放在画面正中央,要使其处于偏上或偏下的位置,同时,安排好各个物体的位置,尽量形成层次感。
11,消失点构图方式
“近大远小”是客观存在的透视现象,尤其是使用超广角镜头的时候,能够拍摄到非常明显的“近大远小”的变化,如果拍摄对象是一条马路,则这条路将会渐渐变窄直到消失在远方,因而这样的构图也被称作“消失点构图”。利用这种构图方法,可以制造出强烈的空间深度感,在平面的照片上凸显出景物的立体感。
12,z型构图方式
所谓Z字形构图法,是指按Z形排列主题的构图。利用这个构图的好处是“画面不会变得单调”,“增加深度”有两个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的使用方法会有微妙的变化。
1:把轮廓画成Z状
所谓「把剪影做为Z字形的」,是为了不使上述的画面单调的方法。这个场合,与进深无关,单纯地在画面的基准线的制作跃动感。另外,通过无拘无束地引导视线,可以让大家看到画面的各个角落。
这个构图也是以线状的形式形成基准线,在顶点上配合主题的顶点等来使用。
2:为了增进深度而折成Z形
“为了增进深度而折成Z形”是为了强调有深度的构图。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 准备容易理解扩大缩小的主题
② 不是直线排列,而是Z形地配置,使扩大缩小的差变得容易看清。
Z形构图是一种折线型的构图方法,给人力量不均衡的感受,像地震留下的裂痕一样,具有不安、躁动、尖锐的视觉效果,往往能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如Z型的山峰、溪流、草原、屋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