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最著名的星星应该就是八大行星了,这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个,其中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而海王星就是离太阳最远的一个行星了,那么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一、水星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因快速运动,欧洲古代称它为墨丘利,意为古罗马神话中飞速奔跑的信使神。中国古称辰星,西汉《史记天官书》的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辰星呈灰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以黑色属水,将其命名为水星。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平均轨道半径为0.4个天文单位(一个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天文单位),也比地球小,半径为2440公里,质量仅为地球的5.5%(你没有搞错)。水星的自转周期只有3:2,当它旋转三次时,围绕太阳转两圈。
水星(英语:Mercury;拉丁语:Mercurius),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在离太阳57.91百万千米远的地方绕着太阳公转。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直径4879千米,水星的名字是根据罗马的商业之神命名的,相当于希腊的神之信使赫尔墨斯。
二、金星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金星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
金星在质量、体积和密度上与地球非常相似,首先,金星的半径约为6000公里(6371公里),质量约为5000亿公斤(占地球质量的85%),平均密度为5200公斤/立方米(5500地球5500密度/立方米)。
然而,金星是八大行星中最特殊的(第二颗是天王星),它的自转方向自转周期为243天,而224.7天,这意味着它的自转速度比公转慢。
最重要的是,金星的表面环境非常恶劣,大气层厚重,温室气体丰富,使其极其温室效应,地表温度接近500℃。
三、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自从人类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之后,地球的大小终于能够通过一张照片真实地反映出来,而且在进入月球之后,越来越多的地球的全景图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能够看到拍摄出来的地球,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球形的状态,所以说现在也不用再过多的探究地球究竟是一个什么形状了。
四、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属于类地行星。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古罗马称为“神话玛尔斯星”。
但是火星内核温度的磁场冷却,使得太阳风不受控制地入侵,再加上自身缺乏引力,导致火星表面的液态水和大气逐渐消失,最终变得和今天一样荒凉,但如果有一天人类殖民外星球,火星仍将是八颗行星中的第一颗。
火星的半径是3400公里,质量是地球的11%,可能没有地球那么大,也没有地球那么大,但它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一直保持着地球现在的气候环境,也许那时火星上有生命。
五、木星
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
木星是八颗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按体积计算,一颗行星需要1400地球来填充,木星的质量是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5倍。
木星的自转也很特别,因为木星没有固态表面,所以我们判断木星自转的方法是由它的表面大气在自转过程中的运动决定的。木星在不同纬度的大气层并不一致,表现出一种被称为“较差自转”的模式(太阳自转也是如此),即赤道自转9小时50分钟,而高纬度9小时55分钟。
木星基本上是由氢组成的,其中大气成分主要是氢气、氦气、甲烷、氨、水等物质组成,除此之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磷化氢、硫等物质,其中大气最外层由冷冻的氨的晶体,由于木星大气层中含有的氢和氦的比例比较接近原始太阳星云,因此被认为是最像太阳的一个行星。
六、土星
土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土星的质量、直径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同属气态巨行星。古希腊称土星为克洛诺斯,古代中国也叫镇星或填星。土星被称为气态行星,但它并不完全是气态的,这颗行星主要包括氢气构成。
质量是地球95倍,半径是地球9倍以上的土星,它的自转与木星的自转方式相同,只是自转的时间较短。 在太阳系中,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庞大的卫星光环。
它像一把巨大的钥匙,打开了无数神秘的未知世界。因此,人们对土星非常向往。那么,土星有哪些奇特之处? 但是对于大众来说,对土星的了解往往是从土星环开始的,土星环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许多人认为组成土星环的物质类似小行星的固体,例如大块的岩石。但实际上是““冰块”组成了土星环。冰块并不巨大,基本上从毫米级到米级不等。土星环只有几十米厚,尽管它们相当广泛,直径有20万公里。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符号:♄),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阳的距离排在太阳系第六位,古代中国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亦称之为镇星(常写作填星),土星的英文名称Saturn来自于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萨图恩。
七、天王星
天王星是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和甲烷。据推测,其内部可能含有丰富的重元素。地幔由甲烷和氨的冰组成,可能含有水。内核由冰和岩石组成。天王星是一颗很冷的行星,温度很低。
天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天王星是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尔在家中的庭院内发现的,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另外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氦、甲烷和氘,根据推测,其内部应该有着丰富的重元素。
八、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边缘行星,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