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阳系,大家肯定不陌生,毕竟地球就在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其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的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真实样貌是什么样的?人类和地球在宇宙和太阳系中,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太阳系图片
(太阳系主要天体排列,上图距离非实际比例)
首先,我们肯定要从地球说起,早期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点持续了很久。毕竟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都像是围绕着地球运动,再加上人类在地球上,是独一无二的智慧生物,以及早期神学的发展,都让人类认为,人类是上天的宠儿,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随后科学不断发展人类才认识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渐认识自己在宇宙中十分渺小的过程。
当人类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宠儿,我们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间十分短暂,在漫长的历史中,地球上出现过无数的生物,但是绝大部分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只有不断的探索,人类才能延续的更久,当然除了探索地球之外,人类还要探索地球之外的宇宙,太阳系就是人类最需要探索的关键。
从太阳系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来太阳系的中心就是太阳,这个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地球其实就是在围绕着太阳旋转。
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但是在宇宙中差不多有50%以上的恒星系内部都存在着两颗及以上的恒星,这样的星系被称为多恒星系统。
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生活的恒星系只有太阳一颗恒星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代表更加稳定的环境,恒星越多环境就可能越恶劣,生命也就更难诞生和演化。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阳系几乎就是,几颗行星围绕着太阳在运动,但是各种介绍太阳系的图片中,比例其实都是不正确,太阳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地球也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小,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几颗气态巨行星面前,地球都显得十分渺小。
太阳系本身就是太阳形成过程中留下的边角料,太阳一个,天体的质量就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所以说人类其实就是恒星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边角料而已。
了解一下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更加能体会太阳系的广阔和地球的渺小了呢?
太阳对于地球来说可不仅仅是比地球大那么简单,人类之所以可以诞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要归功于太阳。
地球最早的生命并不依靠太阳,而是诞生于海洋深处,依靠地球本身的内热能。
但是地球之所以可以承载如此复杂的生态系统,全部都要归功于太阳,太阳每天提供稳定的辐射还有热量,这些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热量,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植物都会死亡,动物自然也没有办法单独存在,所有的高级生态体都会死去,只有一些对环境要求比较极端的微生物可以生存下去。
太阳十分重要,太阳系也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或许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海王星就是太阳系的最外围,离开海王星轨道之后就会进入宇宙空间了。
但是现在研究告诉我们太阳系的外围并不是海王星轨道之外,在海王星之外还存在着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这两个比较松散的星系结构。
柯伊伯带是在海王星轨道之外一个和小行星带比较类似的天体结构,但是这里的天体整体密度要比小行星带更低一些。
曾经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是随着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冥王星并不适合被称为一颗行星,所以它被降级了被重新定义为矮行星,冥王星的轨道就在海王星之外。
并且除了冥王星之外,科学家还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发现了很多和冥王星类似的小型天体,这些天体呈现球形,但是他们没有能力清除自身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因此只能被称为矮行星。
所以从很多角度来考虑,太阳系的范围都不是到海王星轨道就截止了,毕竟在外面还有一些天体和星系结构,仍然受着太阳引力的影响,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前面提到的奥尔特元就是一个巨大的松散结构,它的半径大约有一光年包围着整个太阳系,这里是彗星的家乡,还有科学家怀疑,或许在奥尔特云中可能存在着一个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全新星星,不过人类现在还没有找到它存在的证据,如果把奥尔特云也算上的话,太阳系的范围就在半径一光年直径两光年左右,这已经是一个十分遥远的距离了。
所以,太阳系的真实面貌可能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广阔和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