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一年中的哪一天或者是晚上的哪个时刻,只要夜空晴朗,我们都能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看到北斗七星悬挂在北天之上,我们的老祖先把这七颗明亮又总是排列在一起的星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它们总是指明北方,名为北斗七星。
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导航卫星系统就起名为“北斗”系统,正是取了它自古以来就指引方向的意思。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星等依次为2.02、2.35、2.39、3.29、1.76、2.22、1.85,星等越大,星星越暗。因此它们从亮到暗依次是玉衡、摇光、天枢、开阳、天璇、天玑、天权。
如上图所示,北斗七星形状始终是“勺形”,而它们的“勺口”总是冲着一颗明亮的星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极星。因为北极星更加接近地球的北天极,差不多正对着地轴,而地球存在公转,在各个季节北斗七星似乎在围绕北极星“转动”。
古人根据初昏时北斗的“勺柄”或者说“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鹖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