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位,指在三维空间中灯具所处的具体位置,其中包括,面光,耳光,台口柱光,脚光,台口顶光,顶排聚光,顶排泛光,天排光,地排光,侧桥光,流动光,侧光,(吊笼 台架)追光等。
简单点说摄影中是指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物体的位置,也就是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明暗效果。我们常用的光位有顺光、前侧光、全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底光。
顺光又称正面光,其光线投射方向跟相机镜头的拍摄方向一致。阴影少,立体感不强,无透视,质感不强,影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褶皱。
顺光又叫正面光、顺光光位(顺光就是光线直接落在主体正面的用光方法),是从照相机方向投向主体人物的光线,顺光光位是表现人物的常用光源,与相机镜头的光轴成0度-15度夹角。
前侧光位于相机的左侧或右侧(45°)前侧高位灯称为三角光(伦勃朗照明)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光比适中,立体感强。
全侧光又称正侧光(阴阳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镜头的主光轴呈90°左右夹角。立体感超强,明暗反差大(边缘轮廓立体感强时使用)。
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光线投射在被摄体左侧或右侧的后方,并与相机镜头的主光轴呈135°左右夹角。能较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轮廓美感和立体感,增强画面空间感(低调照片,做轮廓灯时使用)。
侧逆光(光线从主体侧后方射过来),分为左侧逆光和右侧逆光位,是从主体人物的后左侧和后右侧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在布光上应做到:“宁打一条线,不打一块面”,起到修饰人物轮廓和结构的作用,属逆光范畴。
逆光是一种来自于被摄体的后方,正对着相机镜头的一种光线。常用于拍摄剪影效果,也可以做为轮廓灯或者拍摄半透明物体时使用。
顶光从被摄体的上方照射的光线。
底光又称脚光,从被摄体下方照射,多用于照亮眼袋、下颚等阴影部位,单光使用时会产生恐怖感。
透明度就是能看到背后的事物或是让背后的事物显现出来,透明度越高背后的事物越清晰,打个两个比方,比如磨砂玻璃这种玻璃虽然看起来表面很粗糙很模糊,但在用便携式透光率仪检测其透光率的时候,数值却是80%-95%。
光度是光的最基本属性,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物体表面照度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总称,光源发光强度与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物体表面的色泽影响亮度,摄影前,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光线的强度,即“光度”(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