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感

2023年2月17日摄影术语立体感已关闭评论2971阅读模式

一副优秀的立体感照片除了美丽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和摄影中使用的各种拍摄技巧,还需要增加图像的趣味性,通过为图像创建合适的尺寸,因为画面的尺寸让观众在情感上感受到画面的参与,给人一种距离、厚度、深度的感觉,也为图像创造了迷人的魅力。

立体感定义

立体感

立体感( Third-dimensional sense) 是指平面造型艺术引起的一种近似于现实三度空间中的物体的审美感受。平面造型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是造型艺术家根据透视原理,通过构图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中创造出来的。

具体地说,是通过透视、色彩、明暗等产生现实空间的假象。在这种平面造型艺术作品中,不仅各造型物之间能使人感到有深度的立体空间关系,而且造型物本身也有一种立体感。

你的画面中缺乏哪种“立体感”

立体感

在画面中制造纵深,引导观众的视觉关注,并非难事,在技术层面相对易于实现。但是不懂运用思路,在实际的拍摄中还是会一头雾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容易画蛇添足。其实面对不同的拍摄场景与主体,立体感在塑造方式上截然不同。好在,有规律可循,这些“套路”都能凭借经验总结出来。

照片中的立体感源于环境中元素的空间关系,以及主体本身的视觉结构。但是由于相机拍摄的图像是二维的,难以反馈物体真实的三维效果,所以塑造立体感,也就是设法让观众在画面中感受到场景的纵深(空间关系)和物体的形态(视觉结构),从而模拟出三维的视觉反馈。

提升场景的立体感(强调空间关系)

立体感

在风光建筑等大环境的拍摄题材中,立体感主要体现于强调场景中的空间关系,也就是场景元素的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大小。我们都熟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因此想要提升画面的纵深,就需要将场景中不同平面进行有效的划分,并形成参照。讲人话,就是设法增加画面层次。

立体感

规模透视法:规模透视是增加视觉深度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确定比例和提供规模关系来做到这一点,其目的是在视觉上形成递减效果。因为物体距离越远,尺寸越小,将场景元素作为视觉参考点,所产生的规模差,能够帮助建立平面之间的纵深,从而提升场景的立体感。

立体感

重叠透视法:重叠透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视觉概念。当拍摄一个具有多个元素的场景时,通常距离相机较近的元素会重叠或阻挡较远的元素,在大脑对于视觉的反馈上,将会认定它们之间存在前后的位置关系。这种不同元素的部分阻挡或重叠,给观众带来纵深感和现实中物体之间的距离感,让场景变得更加立体。我们常用的前景构图或框架构图,都是运用了该原理。

立体感

线性透视法:线性透视使用线的聚散来影响观众对空间的感知。它需要两个主要元素:平行线和消失点。将出现在画面中平行的线条元素向同一方向汇聚延伸,最终汇合到画面中的某一位置(消失点)。

立体感

在这种汇聚的视觉效果中,平行线之间的宽度越大的位置,距离越近,宽度越小的位置,距离越远。这种技巧在城市景观、街景和建筑的拍摄中非常受用。

立体感

镜头透视法:通过改变透视增加立体感,不仅仅局限于拍摄角度上的调整,不同的镜头也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广角镜头的光学特质能够让近大远小的透视特征更加明显,在图像的前景和背景元素之间创造了更大的距离感,增加了画面的纵深。而长焦镜头则会让图片

中的元素看起来更接近,并且减少视觉深度。

提升主体的立体感(强调结构关系)

立体感

立体感不仅仅体现于场景,对于人物或静物等侧重于主体的拍摄题材中,更需要顾及主体的立体感。与场景不同,我们需要将强化的重心转向主体结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会听说,尽量不要使用顺光拍摄人像,稍微侧光面部的线条看上去会更好看,其实这就是因为立体感的缘故。

立体感

我们通常无法改变主体的结构,但适当地利用光影,却能强化其结构的深度和尺寸。如果没有光影,球我们只能拍成圆形,立方体也只能拍成六边形。若加上光影,产生明暗关系,六边形出现,亮面,暗面和灰面,就是立体的,这实际上是美术里面的三大面。而且如果一个圆还加上了光影,你会觉得它变成了一个球,而且能感觉到光源的存在。虽然这些都是素描的基础知识,但这同样也是立体感的基础支撑。

相邻平面的明暗对比能突显线条结构,增加立体感,这是在所有拍摄题材中都受用的技巧,只不过在人像和静物等题材中可控性更高。

结语

立体感虽然听上去很玄学,但只要知其原理,善于运用,你的作品定会有所改观。当然,这些技巧与概念并不是构成一张好照片的唯一要素,还是需要在实际拍摄中综合考虑。

透明度

透明度就是能看到背后的事物或是让背后的事物显现出来,透明度越高背后的事物越清晰,打个两个比方,比如磨砂玻璃这种玻璃虽然看起来表面很粗糙很模糊,但在用便携式透光率仪检测其透光率的时候,数值却是80%-95%。

透明度
光比

光比,通俗的说就是光线的反差,也可以称为光差,是摄影上重要的参数之一,指照明环境下被摄物暗面与亮面的受光比例,也就是说它由画面中的亮部与暗部比例决定的。

光比
光度

光度是光的最基本属性,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物体表面照度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总称,光源发光强度与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物体表面的色泽影响亮度,摄影前,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光线的强度,即“光度”(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

光度
光位

光位,指在三维空间中灯具所处的具体位置,其中包括,面光,耳光,台口柱光,脚光,台口顶光,顶排聚光,顶排泛光,天排光,地排光,侧桥光,流动光,侧光,(吊笼 台架)追光等。

光位
光质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性质,不同的光质会在摄影画面上形成软硬不同影调,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例如,闪光灯的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而反射闪光就是一种软光。

光质

  •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本站原创以及互联网统一发布,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