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摄影

2023年2月12日光线 闪光灯闪光摄影已关闭评论2531阅读模式

光是摄影的中心元素,因为单纯依靠技术而没有光线射入相机的话是无法拍出照片的,另外,光还是有效构图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摄影中许多初学者都觉得闪光灯摄影很难,其实大部分人只是“研究”错了的方向,过于纠结参数,而忽略了原理。

不建议大家刚学习闪光灯就死记参数设置、硬背布光方式、固化地使用灯光控件之类的一大堆东西,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闪光灯摄影

当我们使用不同的灯光,面对不同的拍摄环境与主体,这些记下来的“标准模板”都将失去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的反而是最基础的闪光原理。

如何控制闪光的强度

如何控制闪光的强度

我们所要控制的是作用于主体的光线强度。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点,光源的实际亮度和被照射对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我们先来聊一聊前者。

不仅相机有M档,闪光灯也同样具备。虽然大多数热靴闪光灯都可以通过TTL模式配合闪光补偿,以自动闪光的方式应对绝大多数的日常拍摄,但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效果需求,手动调节闪光灯输出功率,也是一项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m档是什么意思

在相机上M档是指全手动相机功能转盘上所具有的一个档, 一般数码相机对P,A,S叫做部份手动功能,而M才称作全手动功能。

m档是什么意思

手动闪光的功率设置

手动闪光的功率设置

在闪光灯的介绍页上,我们可以详细地看到闪光指数(GN值),这是直接反映闪光灯功率的主要指标,该值越大,闪光灯的全功率输出也就越大。在手动模式下调整时,闪光灯的输出强度按照百分比进行控制,最高功率输出被认为是单位1(全功率),然后会按照1/2(半功率)、1/4、1/8、1/16、1/32、1/64、1/128多档来划分(每一档直接相差“一档曝光”)。

由此我们需要注意,不同规格的闪光灯GN值不同,在相同的参数下,闪光的照度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盲目地去记闪光灯的拍摄参数,而忽略其中的原理。

闪光灯指数

闪光灯指数(英语:guide number, GN)是一个衡量闪光灯在感光度及视角确定的情况下照射目标的能力,高闪光指数的闪光灯照射功率更大。

闪光灯指数

平方反比定律

平方反比定律

“平方反比定律”是我们必须要搞懂的光线强度规律。虽然看起来高大上,听上去很难理解,但一句话概括,就是距离越远,光线越弱,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光的减弱并非是均匀递减的,很明显靠近光源部分的光强度减弱速度很快,反而相对远离光源的位置光强度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光线的衰减程度与距离呈平方反比。

更通俗的理解是,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减半,光线的照度会提高4倍。反之,当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一倍,那么当前照度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距离增加3倍,照度为原来的1/9,距离4倍,照度为原来的1/16,以此类推。

在实际的拍摄中,如果被摄体距闪光灯2米,要实现所需曝光的输出功率为1/1(全功率),那么我们将闪光灯移至距被摄体1米处,仅需1/4的闪光功率即可实现相同的曝光。

如何控制闪光的光质

如何控制闪光的光质我们学习摄影,一定要懂得“见光思影”,“影”能展现光线的许多细节,不仅仅是方向,还可以通过“影”分析光质。

如何控制闪光的光质

光与影的明暗分界线直接地反映了光线的软硬,反差越大,分界线越明显的光越硬,反之越软。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柔光和硬光的区别。不同光质能够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应对不同的拍摄需求。

如何控制闪光的光质

硬光能够增强主体的视觉深度,以高对比度营造强烈的画面氛围,为照片增添了前卫硬朗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棱角分明的感受,同时也强化了主体的纹理与质感。

如何控制闪光的光质

软光比硬光更符合人类的视觉审美。通常看起来更自然柔和。能让人物的肤质看上去更加平滑,减少瑕疵带来的影响。所以广泛采用柔光拍摄人物和时尚美妆、美食等。

如何改变光质

如何改变光质概括一句话:光源相对被摄物的面积大小决定了光质的软硬,相对面积越大,光线越柔和,相对面积越小,光线越硬。

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很大。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使它的相对大小变得很小,因此晴朗天气,太阳发出的光是硬光。阴天的时候你会发现阴影的边缘是很柔和的。事实上,当阳光穿过云层时,光线的散射使云层取代了太阳,因此光源实际上变成了相对较大的云。

如何改变光质

这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添加各种闪光附件如柔光罩、柔光伞或跳闪装置,光线的照度会变弱,因为相对面积会变大,从点光源照射变成了面光源。

闪光灯柔光罩的作用

闪光灯是摄影中比较常见的补光工具,通过它能够让拍摄出来的照片光线足,色彩更加丰富,闪光灯虽然具有补光的效果,但是光线过于强烈,有时候反而会让拍摄出来的画面过于苍白,看起来比较怪异。

闪光灯柔光罩的作用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确切地说,光线的方向决定阴影的形状、纹理和深度。图片上阴影的位置和宽度取决于光源的角度。为便于理解,下文中我们将简单地分析,当光线围绕主体变化时,我们在取景器中所看到的光影效果。

相机取景器

取景器是供摄影者观察被摄景物,确定取景范围的机构。设置在机身上部便于观看的部位。现代照相机的取景器一般兼有测光、测距和指示光圈大小、快门速度等数据的显示功能。

相机取景器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顺光:光的角度与机位呈0度。通常,主体朝向光源,摄影师(相机位置)背对着光源,或者光源位于摄影师与主体之间。

前部光线能均匀地照射主体,减小可见阴影,减弱纹理等细节。主题明快,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在时尚美妆主题的拍摄中受到欢迎的原因。但由于不能在场景中加入阴影,因此缺乏对比和明暗变化,导致主体立体感差。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前侧光:光与机位为45度角。一般说来,光源位于主体的斜侧方,这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光位。

前侧光更符合人们对自然光的视觉习惯。能创造鲜明的明暗变化,表现主体的细节和纹理,以二维的艺术形式展现深度与体积。在人物题材的拍摄中,更能凸显面部的立体感。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侧光:光源与机位呈90度角,也叫正侧光。投影出明显的阴影,使得主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占到阴影生成的一半。

侧光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被摄体的纹理和体积感。风景题材中可以更多地强调视觉层次,在静物或人像的拍摄中,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物的视觉情绪。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灯光设置,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恐惧。

侧光光位特点与应用

侧光能提炼、抽取拍摄主体的线条,强调质感。侧光一般会在主体脸上形成比较明显的明暗比,甚至能夸大脸部的立体感,所以也比较适用于黑白摄影 。

侧光光位特点与应用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侧逆光:光源与机位呈135度角。一般说来,光线来自主体的侧面,能为主体创建清晰的轮廓。提升主体的立体感的同时,有效地将主体与背景分离。

侧逆光的拍摄技巧

侧逆光(光线从主体侧后方射过来),分为左侧逆光和右侧逆光位,是从主体人物的后左侧和后右侧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在布光上应做到:“宁打一条线,不打一块面”,起到修饰人物轮廓和结构的作用,属逆光范畴。

侧逆光的拍摄技巧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逆光:是一种与机位呈180度角的光源。为拍摄的物体创建清晰的轮廓,并且使物体和背景产生明显划分。

逆光使主体仅保留轮廓信息,没有细节。在此光位下,我们可以看到剪影效果,也可以正确的曝光主体,而过度曝光背景,达到空灵的亮调的效果。

光位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顶光:从主体上方直射光源,能带来严肃神圣的气氛,仅适用于少数拍摄题材。

在拍摄角色时,头部、前额、鼻子会形成高光,眼睛、脸颊、鼻子下全处于阴影中,形成的效果一反常态,正午的阳光就是这种光线。

  •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本站原创以及互联网统一发布,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