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RAW不是一种格式,而是一种形式,简单来说,RAW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像信息”,而是传感器上原始数据信息的完整记录——这堆数据是在传感器转换成标准图像(包括视频)之前记录的,所以说RAW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像信息”,而是传感器输出的数据流;也说明它不是一种格式,而是一种记录的形式,可以比作数字时代的“胶片底片”。
我们知道,从前端的摄像头和摄录机录制视频到后端的显示设备播放,从前端传感器的数据到末端的色标转换,中间有一系列的“标准规则”,才能将拍摄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器上。中间的“标准规则”定义了色标、白平衡、对比度等标准。
如前所述,RAW的本质是传感器输出的一堆数据流,所以它不是“定义”的,不包含颜色、白平衡、对比度等信息,不受“标准规则”的约束。所以RAW 空后期是很大的。
RAW是一种文件格式,大家都知道通常RAW格式生成的文件会更大,携带更多信息,它使摄影师能够更好地控制图像质量,RAW的原意就是“未经加工”,因此RAW格式就是未经处理、未经压缩的格式,可以理解为RAW图像就是寻优模型系统或者电荷耦合元件图像感应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
既然RAW直接记录传感器数据,那么RAW是“未压缩”的吗?
答案是不一定。虽然RAW不是视频,不可能像编码压缩图像一样,但是别忘了RAW的本质是数据流。和其他数据文件一样,它可以压缩“数据”。这方面其实可以比作我们打包的zip、rar等文件。解压读取时,基本可以完整还原原始数据,但压缩率没有视频高。
另外,我们常说的“RAW format”其实是一个通称或者代词;每个录制方式和压缩方式可能不一样,所以各大厂商会有不同的RAW格式。
比如索尼的ARW,佳能的CR2,CR3,CRW,富士的RAF,尼康的NEF,松下的RW2,当然还有Adobe的通用DNG(仅限图片,哈苏,徕卡等品牌使用)等等。
正因为如此,RAW格式的内容无法在设备中直接打开,需要通过软件或插件转换成普通图片。即使是相同的RAW格式,不同的机型和不同的传感器一般需要不同的驱动方式,这也是新相机上市后需要更新Adobe的RAW插件库来打开RAW格式文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