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人而言,圆明园既是一段能够触摸的痛苦记忆,也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自1707年康熙帝将畅春园北面的一块地方赏给皇四子胤禛修建园林算起,公元前153年的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清帝的苦心经营,辉煌耀眼。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球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盛名远传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然而,1860年后的157年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掠,之后又不断被破坏,沦为废墟。如今,人们只能从大片的残垣断壁中想象它过去的辉煌。
真实的圆明园研究是什么样子?我们来通过3D技术,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当年的盛景。
正大光明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远瀛观西邻海晏堂,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远瀛观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线法亭位于大水法之东,在圆形土丘上建西式汉白玉八方亭。"线法"意指西洋透视法。此山曾是乾隆帝跑马登山处,俗称转马台。
万花阵:即迷宫,现已经重新复建。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
每年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以得到赏赐,所以又称黄花阵。
万方安和是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为意境的一组景观,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 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卍字形,共33间殿宇,万字型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蓬岛瑶台: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为相连的三座湖心岛,仿神话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雾中的蓬岛瑶台如仙境一般。
牡丹台,就是后来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
牡丹台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本。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来圆明园的牡丹台观赏牡丹。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传为佳话。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圆明园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再一次破坏,这已经是世界上不争的事实了。也正因他们的破坏,我们才无法再看到圆明园的瑰丽。不过,英国摄影师展示出了一张圆明园的毁灭前的照片,完美地向世人展现了圆明园的风采,不少人都说那儿堪称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