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杻阳之山。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①,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②底。
【注释】①虺:毒蛇。②为:治理。这里是医治、治疗的意思。底:这里与“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脚底因长期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称“老茧”。
【译文】杻阳山。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众多暗红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老茧。
相比《山海经》中众多的神兽和凶兽,旋龟的描写过于普通了,也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它也是中国神话史上的重要角色。
相传大禹治水时,应龙在前面用尾巴划地,指引大禹沿着它所划的地方开凿水道,将洪水引入大海;而旋龟则背上驮着息壤,跟在大禹身后,以便大禹能随时把息壤取来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后迅速生长,很快就把肆虐的洪水平息了。可见旋龟是治水的重要角色。龟在古人心中占有神圣的地位,被视作连通天地神人的灵物。在《礼记》中,龟同麟、凤、龙一起被称作“四灵”。
现代的民间爱好者和学者们普遍认为旋龟的原型有真鳄龟、鹰嘴龟、锯缘摄龟等等。这里我就不妄加揣测了。
关于旋龟“佩之不聋”的特性,我查找了一些资料,但认为都没办法解释清楚。医治足底老茧这个特性,我大胆的假设了一下,也许古人是用龟壳打磨脚底的老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