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摄影构图,其实就是学习一种发现美的能力。一张照片中,总会充满着很多线条。如何将这些不规则的线条处理得当来突出主体,不影响照片的稳定性,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对角线构图的应用方法,需要我们结合一张张摄影作品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标准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其实是引导线构图的一个分支,将引导线沿画面对角线方向分布,就成了对角线构图。引导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甚至是折线,只要整体延伸方向与画面对角线方向接近,就可以视为对角线构图。我们先来看几张最标准的教科书式的对角线构图吧。

直线型对角线构图摄影作品

曲线型对角线构图图片
以上是最标准的几种对角线构图。它们的“标准”在于,物体本身,或物体的边缘构成了实体的,贯穿整个画面的对角线。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用的更多是这些标准对角线构图的变式,或者说是近对角线构图。
近对角线构图
与标准对角线构图不同,近对角线构图都没有形成具有实体的,沿整个画面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引导线。例如,引导线可能沿对角线方向分布,但并没有贯穿整个画面,而在画面中部就截然而止,如下图所示。
引导线也可能贯穿了整个画面的横宽,却并没有真正地“对角”,如下图,引导线的一端在角上,另一端却在画面中部。
有的画面中并未出现实体的线条或轮廓,但多个同类或相似物体的连线沿对角线或近对角线方向延伸。
再极端一些,分布于画面两个对角上的同类物体,也可以算是一种近对角线构图。
这几种近对角线构图,和标准对角线构图仅存在形式上的不同,在总体效果上大同小异。没必要为了对角线而对角线,把近对角线构图生生裁剪成标准对角线构图。
如上图,近对角线构图大多可以通过裁剪变成标准的对角线构图,但效果却不一定好。说了这么多,您应该了解对角线构图和近对角线构图的概念了吧?接下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对角线构图的特点
对角线构图实际上可以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引导线构图。对角线是方形画框中最长的直线。对角线作为引导线,引导观众视线的能力很强,能带着观众视线“走”遍整个画面。
标准的对角线构图更是有把画面“劈开”,一分为二的气势。如果画面的两部分色调、明暗有较大的差异,采用对角线构图能将这种对比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下图,暗部的冷色调长城城砖,和被暖色阳光照耀的亮部沿对角线将画面分成两个部分,对比极其鲜明。
此外,对角线构图是倾斜的,不稳定的,画面往往具有出众的动感。下图这对角线构图的老鹰,给人的感觉好像随时要带起一股劲风,掠过观众面前。
而同样是老鹰,不用对角线构图,动感就大打折扣。
对角线构图法又可以称为斜线构图法,当你在街上拍照的时候,多留意街上的斜线元素吧。斜线可以是人们的身体姿态,可以是一道光线,可以是人们移动的方向,也可以是他们看向的方向,甚至可以是画面背景中的斜线图案。斜线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力的构图工具之一。让我们努力发现斜线,并在街头摄影中运用它们吧。